一谈沈因洛同志的“政声” :公仆情怀最动人
发布人:宋建春
发布时间:2016-04-28
浏览次数:3690
湖北日报评论员 肖擎
“沈经理,老伙计们盼你多来啊!”“来,尹士,我给你添饭!”“工人这样受罪,我心里难过!”……昨日,本报推出长篇人物报道,追记我省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领导干部的时代楷模——沈因洛同志的事迹。字里行间,深情的话语,动情的回忆,让人动容,收获启迪。
同样是为官一任,为什么有的人如过眼云烟,没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而说起沈因洛,很多人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同样是造福一方,为什么有的人在群众那里形同陌路,而在沈因洛曾经工作的地方,人们把他当成贴心人,有苦水都愿意向他倒?
因为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党员干部的作为,都在老百姓心中的那杆秤上。“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是我们最大最重要的政治”,有的党员干部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花拳绣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有的人能体现在一时一事上,但时间长了,困难多了,劲就松了,气也泄了。沈因洛把嘘寒问暖带到了武钢的工厂车间里,把访贫问苦做到了老区、贫困地区群众的心坎里,更把“鱼水情深”熔铸在灵魂里,把“公仆情怀”贯注在血脉中,无怨无悔的践行,释放了最耀眼的色彩,一以贯之的坚持,立起了最动人的形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最核心的价值。这个“最核心”,不是因为我们把它写在纸上,挂在嘴边,而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行动诠释着它的分量,守护着它的根基。和职工一起挤闷罐车商量解决问题,骑着自行车,一个本子一支笔,一个一个车间地跑,和那样的年代比,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大大改善,但扪心自问:作为人民公仆,我们和人民群众是远了还是近了?面对百姓意愿、民众需求,我们的脚步往哪里在迈?是暖着民心,还是伤了民心?
看看老一辈共产党人是如何把身子扎根在人民群众中间,做他们的贴心人,看看领导干部的楷模们是怎么同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看看根本宗旨被真以奉之、诚以践之催发出了多么强大的能量,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当清醒:在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我们更要把改善民生、造福群众作为第一追求,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擦亮共产党人的价值名片。
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之际,一位诗人写下这样的感触:“不要忘山乡水村的那些母亲,不要忘一同睡过破炕席的兄弟,也不要忘缝缝补补的姐妹情谊,他们的烦恼和困难要多多深思。这是我们的本色也是我们的来历,把它像石碑一样刻在心里!”几十年过去,“为人民服务”的金色大字仍然清晰镌刻在新华门的影壁上,这五个字仍然蕴含着激励人心的无穷力量。
今天,无论我们的党员干部在什么地方、在何种岗位,都当以“政声人去后”自警,以“丰碑在人间”自励,不负鲜红党旗下的宣誓,无愧父老乡亲的期望,“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