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发挥作用
二谈沈因洛同志的“政声” :实干精神最有力
发布人:宋建春 发布时间:2016-04-28 浏览次数:3619
 湖北日报评论员 李思辉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种精神源于信仰、源于情怀,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沈因洛同志就是伫立在我们心中的一个精神标杆。他“像秤砣一样扎实”的实干精神,“说出去的话一定要兑现”的笃实精神,正是共产党员的情之所系、力之所在。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过去我们党靠一刀一枪的实干,一步步走向胜利;今天,改革面临攻坚克难的繁重任务,同样需要依靠实干精神,步步推进,实现民族复兴。习总书记在提到“三严三实”时,特别强调“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沈因洛同志为全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的,正是这样一面“务实”的旗帜、学习的楷模。
    学其谋事之实。“早上6时40分,到蔬菜批发、零售市场参观,发现批零差价在50%到100%。白菜批发0.20元/斤,零售为0.40元/斤;辣子批发0.80元/斤……”这是沈因洛工作笔记的一段记载,像这样的笔记,他记了22大本。为了搞清楚国有农场的情况,他一头扎进基层调研一百多天;93岁时,为核实报纸上的一个数据,他还专程去调研……一个老同志、老领导,谋事如此审慎,作风如此扎实,该令多少习惯于凭主观臆想拍脑袋决策的干部脸红?
    学其创业之实。初到武钢,为了摸清情况,沈因洛天不亮就到办公室处理公务,事情一忙完,“就骑着自行车,一个本子一支笔,一个一个车间地跑”,他经常到车间带领工人一起劳动,不是嘴巴喊,是身体力行。没有这种贯穿日常的实干精神,当年武钢怎么能够完成两次创业,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反观今天,有的领导干部说起来滔滔不绝,规划也做得很漂亮,却不去落实,鼓吹一通调走了,留下一个个画饼,这样的干部尤其需要反躬自省。
    学其做人之实。33年前,沈因洛在《人民日报》上承诺“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弥留之际,他郑重叮嘱家人落实这事。33年,当初的事很少有人记得,也不会有谁去追究。但是,沈因洛一定要把承诺落实。33年的生死坚守,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诺言,这种重诺践诺、笃实做人的态度和精神感人至深。守信践诺是一种做人操守,也是一种必备官德,没有这种官德,无法取信于民。沈因洛为什么能赢得官方和民间的一致赞誉,因为他从政做人,一诺千金,决不食言;有的官员为什么屡屡被讥讽为“特级演员”,因为漂亮话说了一火车,却是台上一套台下一套,把承诺当成一种秀,一种“官场”应景。
    这道理,那道理,实干才是硬道理;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际干一干。谋事实不实、创业实不实、做人实不实,不仅关乎领导干部个人的政绩成就、政治生命,更关乎人民的信任和党的执政根基。为什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广大人民始终愿意跟着共产党,用独轮车推出一个新中国、摸着石头过河搞改革开放、攻坚克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基于对我们的信任。信任从何而来?信任来源于每个党员干部的实心实干,来自对每一个诺言的落实兑现,以及在承诺中不断让民众拥有“获得感”。唯有真抓实干,我们才能拥有无穷力量,才能在民族复兴的道理上阔步向前。
关闭
华体育·登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