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为徜徉学海一扁舟
发布人:宋建春
发布时间:2016-08-04
浏览次数:4292
——记孝感市委党校原校长、教授水延凯
2013年的夏天,对于81岁的水延凯来说,是一个学术丰收年。其主持的《中国社会调查史研究》原本申报的是一般项目,不曾想,项目不仅获批了,而且被升格为国家社科基金的重点项目。目前,其主要研究成果《中国社会调查简史》已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程序,预计年内可正式出版。
孝感市委党校原校长、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兼职教授水延凯,离休23年,始终活跃在社会调查学研究的前沿。据统计,水延凯已累计发表著作137本(篇)、约1170万字,获省部以上奖项16项。在公开发表的著作41本、文章55篇,约1102万字中,离休后完成的多达25本40篇约846万字。
动荡岁月让他更珍惜学习
5月23日,记者如约来到水延凯教授的家,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几千册的书籍和5000多份的调查问卷占满了三间房里的九个书柜。水延凯数十年来一直住在孝感市委党校的这个院子里,与店铺林立、商贩穿梭的解放街毗邻而居,自然就少不了一些喧嚣,更衬得院内的自在和静谧。这多多少少应了那句“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的洒脱。
1932年出生在武汉的水延凯,12岁即参加革命,后因年龄太小被动员回武汉继续学业,1948年初中毕业后再次投身革命。但他对学习的热爱丝毫不曾改变。1956年,全国号召年轻干部向科学进军,时任孝感行署业余文化学校副校长的水延凯决定报名参加高考。
为了备考,水延凯从孝感高中借来一本油印复习资料。为了啃下这本三四厘米厚的资料,水延凯顾不得当时年幼的女儿,独自一人住在单位复习,周末才能回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月的复习,水延凯被武汉大学哲学系录取。
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让水延凯倍感珍惜,学习自然比别人更努力。他至今珍藏着当时在武汉大学的所有笔记。记者注意到,他的笔记每一页的右侧都留出了四分之一的空白,以便复习时用来记一些知识重点,学习的感受、体会等。
最快乐的事就是做学术研究
都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水延凯全然不觉。他说:“别人觉得做学问万般辛苦,我却觉得很有乐趣。”
五年的大学生活,加上14年留校任教的经历,给水延凯后来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他又陆续在孝感工业局和孝感地委党校工作,但对学术研究的痴恋从未曾停歇。任职孝感地委党校校长期间,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
1986年,水延凯因为突发冠心病住进武汉协和医院。住了才一周,他便催着要出院。原来他要赶去上海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社区研究组编撰会议。办完出院手续,他没有回家,却直奔上海。
1982年以后,他数次恳求辞去孝感地委党校校长一职,于1989年成功卸任。1993年1月离休后,水延凯更加全身心地钻研学术,几近“疯魔”。
夫人柳祥珍告诉记者,1993年离休不久,61岁的水延凯被发现患上膀胱癌,手术后,又化疗了三次,服用了300多服中药。当时,他正在为《“孝感卷”资料汇编》定稿,并撰写《社会调查教程》(修订本)。放不下手头的工作,水延凯就躺在病床上看书、写书,为此常常引来主治医生的“责怪”。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活60岁就够本了,以后活的每一天都是赚的。”
用钉钉子的精神做学术
人们常说:凡事最怕“认真”二字。
1989年9月,水延凯辞去孝感地委党校校长职务以后,全身心地投入钟爱的研究工作。同年12月,他赶赴北京,准备向中国社科院科研局提出,参与该院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的调研工作。其时,这个项目已在全国第一批布点20个左右,还有约80个点尚未部署。由于第一批布点的都是省市级高校、党校、社科院和中央部委,而孝感只是个地级党校。所以,当水延凯把来意说明后,科研局的领导有些怀疑和冷淡。不过水延凯对此早已料到,他送给对方自己在1988年出版的《社会调查教程》(第一版),并介绍曾经做过哪些课题。几经努力,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同意孝感作为编外试点,不过反复强调只有调研和书稿的质量达到了要求,才允许纳入这套丛书。
“虽然是‘编外’的,但我很珍惜,也很努力。”水延凯回到孝感后,四处奔走,得到了当时孝感县委、县政府和党校领导的支持,动员了34个部门参加调查。
在课题进行的间隙,水延凯每隔半月会亲自编写简报寄给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和总课题组,使他们了解孝感点的进展情况。这份执着、认真的劲儿,打动了科研局的专家。1990年10月,不到一年,科研局通知水延凯,同意《孝感卷》纳入丛书。
来之不易的“编外”转“编内”让水延凯不敢懈怠。《孝感卷》书写了这套丛书的两个“独创”,一是户情问卷调查,共1200余份,第一批点一般都没有搞户情问卷调查,即使调查了往往只有百十户;二是编辑、出版资料汇编,除56.5万字的《孝感卷》外,还编辑、出版了《孝感统计资料》《孝感市情调查研究文集》《孝感大事记·名人录》等三本资料汇编,共计120万字。《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孝感卷》和水延凯也因此被评选为调研专著和先进个人一等奖。
曾多次同水延凯合作的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江立华对水延凯的“钉钉子”的精神感同身受。江立华告诉记者,水延凯在编撰《中国社会调查简史》时,需要查找1861年上海第二任海关关长英国人赫德写给英国政府的报告内容。水延凯就致电正在香港出差的江立华,希望能去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查找。未果后,水延凯又让美国的大女儿给大英博物馆写信查找。
为了找资料,水延凯甚至多次和年过六旬的夫人往返于孝感和北京两地。湖北省社会学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雷洪依稀记得,1999年,水延凯在撰写《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时,需要全国性的资料。由于孝感市委党校资料有限,老人家和夫人只好前往中央党校图书馆找资料,租住在招待所里,一住就是十多天。每天还没开馆,两位老人早早便去候着,一直等到闭馆,工作人员催促了方肯回招待所。夫人柳祥珍告诉记者,中央党校图书馆书库里的书架从地板一直架到天花板。身材娇小的她常常为了找一本书,仰着脖子四处寻觅,当时已60多岁的老人常常仰得脖子酸痛难忍。每次从北京回孝感,两位老人常常带回满满两箱复印资料和书籍。
在讲到自己科研的体会时,水延凯曾说:“坚持,长期坚持,逐步积累,要有高度的自信和顽强的定力,而不要浅尝辄止,打一枪换个地方。”
在梳理水延凯的学术历程时,几个时间节点让记者为之震惊:研究社会调查理论和方法,从1982年开始讲授到今年筹划修订《社会调查教程》第七版,前后已达34年;小城镇社区调研,从1985年开始调查到2003年追踪调查结项,前后历时18年;孝感市情研究,从1989年开始调查到2006完成追踪调查,前后长达17年;中国社会调查史研究,从2006年2月开始筹划到2016年2月结项,前后历时10年。
庄子说:“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几十年,只为做好一件事,这恐怕是对钉钉子精神的最好诠释!
勇于担当推动社会调查学的中国化
近现代社会调查方法是西方的产物,因此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需要,推动社会调查学本土化、中国化,一直是水延凯的学术梦想,也是这位经历过国家嬗变的老革命的责任担当。
早在1988年《社会调查教程》前言中,水延凯就说过,编著这本《教程》的目的就是为“建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学科化、中国化的社会调查学作初步的尝试”。
而要实现社会调查学的本土化、中国化,没有对中国社会调查历史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是不可能的。正是源于此,2006年,74岁的水延凯开始把研究视野逐渐转向中国社会调查的历史。
《中国社会调查简史》的撰稿工作,从2011年2月开始,到2015年9月定稿,前后历时1668天,总篇幅约60万字。据概略统计,《中国社会调查简史》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筛选出了345项史料,从社会调查视角简介或评述了189位人物和177件作品,引用了427种文献里的848条引文。
水延凯告诉记者,不少文献、史料,都是通过网络寻找。尽管84岁的高龄,老人五笔打字速度丝毫不亚于年轻人。他甚至饶有兴趣地跟记者分享一些优质的阅读软件、手机客户端。他说:“党和国家培养了我一场,我总想为民族的文化宝库添点砖、增点瓦。”这份责任担当,鞭策他一直奋力向前,不肯赋闲于离休后的闲暇,更不敢落后于这个时代。( 孝感 市秦荣 方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