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老同志都是一本厚重的书
发布人:宋建春
发布时间:2016-11-03
浏览次数:5944
(武汉市老干部局 许正超)
我是一名老干部工作战线的新兵,有幸天天和老同志朝夕相处。我发现,对老同志们愈发的了解,对他们就愈发爱的深沉,他们的胸襟、情怀和道德魅力深深感染着我,他们就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最生动鲜活的教材。
6年前,我认识了这样一位老干部。为了寻访抗战遗址,他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单枪匹马”自费走了18个省、市,辗转两万多公里,用了近两年时间整理、寻访日记,11次重写书稿,终于完成了《抗战精神——寻访抗战遗迹、旧址万里行》一书。
“只有祖国强大才能抵制外来欺辱,要让我们的子孙都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我愿做抗战精神的传承者”。于是,“完整记录中日五十年大血战的抗战历史”,成为老人家的人生目标。“我还要再寻访两个‘两万公里’,完成我的《抗战精神》二部、三部”。
为了实现这一夙愿,他节衣缩食,四处奔波。寻访平型关遗址时,他住的小旅店,一晚5块钱。第二天起来,为了赶路,就买了两个红薯边吃边走。老人家说,我不觉得苦,笔耕不辍,勤奋创作的日子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有奔头。
有一次在他家里,聊了一上午,我意犹未尽地说:还有个问题想问您,但是怕耽误您吃饭午睡。他说:我从不午睡,我又不是老头。
这位老人家叫金正纯,今年89岁,一位老文化工作者,他用满腔的激情书写着“传承”这本书。
武汉市老干部合唱团,全国响当当的的老年合唱团体,上个月作为全国唯一受邀的老年合唱团,参加了深圳第四届合唱节,合唱团黄团长是一个认真严谨又活泼可爱的老太太。她16岁参军,经历过渡江战役的枪林弹雨、抗美援朝的冰天雪地。30年前,她和丈夫发起成立了由老红军、老八路、老教授和老艺术家组成的合唱团。
我很喜欢观摩他们的排练,不仅沉醉于他们高超的声乐艺术,更被他们澎湃的激情所打动。黄团长曾不止一次的在排练现场讲,我们要把武汉市老干部合唱团打造成为俄罗斯红旗歌舞团那样的文艺团队,全心全意为祖国、为人民、为军队、为一线战士服务。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武汉抗洪一线龙王庙,背对滔滔洪水,头顶似火骄阳,老同志们一首首歌曲让战士们拍红了巴掌,台上台下歌声交融,汇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在柏泉劳教所,迷途的孩子们追着合唱团的车,一边跑一边呼喊:“爷爷奶奶,我们一定好好改造”。
工地、军营、监狱、学校、特区、老区,到处都回荡着老干部合唱团的歌声。三十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黄团长带领着合唱团员用“燃烧的晚霞”点亮璀璨的艺术人生。
黄团长叫黄小瑞,今年84岁,她用激昂的歌声描绘着“奉献”这本书。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一位信仰坚定的老红军,她17岁担任学校抗日后援会主席,30岁担任解放区区委书记,曾两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如今,耄耋之年的老人,每天仍然坚持锻炼身体,问她为什么?她笑眯眯地说,坚持锻炼,就能小病不住院,大病少住院,为国家节省医药费啊。去年5月,她膝盖游离体脱落,疼的无法行走,在医院做了简单治疗,老人家就坚决要求回家自然康复。组织去看望她,她歉疚地说:“我一辈子没有做多少事,但党和国家给我很多,同志们经常来看我,耽误了大家工作了”。
每次去看望老人,总见她戴着老花镜读书看报,神情专注而虔诚。她语重心长地说,人民群众把我们老同志的形象同党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人民群众敬重我们,我们更要自爱自重。我虽然离休了,但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能离休,学习革命道理不能离休,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思想不能离休,
老太太叫张允一,原名张国媛,“允一”是她上中学时改的,意思是“只允许自己有一个信仰,那就是共产主义。”老人家今年98岁,她用一生的奋斗 写就“忠诚”这本书。
传承、奉献、忠诚,这些可亲可敬的老干部把这些滚烫发亮的词语刻入生命,融入血液,铸成高山,汇成大海。在我们身边,这样充满正能量的老同志何止百千万?
如果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可以集结成册,那么老干部就是一本读不尽的厚重大书,这本书告诉我们,把“人”字写正,做官先做人,做不好人就当不好官;把“我”字看小,个人再大的事也是小事,群众再小的事也是大事;把“干”字放大,实干兴业,实干兴邦;把“廉”字守住,清廉如水,本色不褪。
今年年初出版的《知之深 爱之切》一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老干部工作》这篇文章,那是他1982年在河北省正定县老干部工作会议上讲话,时隔30多年,现在读来仍然让人深受启发、倍受感动。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老同志满怀深情,他就是我们敬老尊老爱老的楷模。作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我珍惜老干部这本书,因为它带给我精神的洗礼、思想的震撼。我感谢这本书,因为它坚定了我的信仰,指引着我的方向,我要传承这本书,让它成为一支永不熄灭的火炬,交给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