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的重心在基层、效用也在基层。近年来,沙洋县针对农村老龄化程度加深、城镇人口集聚加速等现实情况,以共同缔造为抓手,积极搭好“三大平台”,全力打通老有所学“最后一公里”。目前,沙洋县建有县级老年大学1所,13个乡镇均已成立老年学校,可服务老年群众2万余人。
一、搭好资源平台,建设老年教育新阵地
坚持“县—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统筹城乡资源,通过政策引领、扶持督办、协调联动,努力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的“家门口”老年大学。一是完善机制。持续完善党委政府主导、老干部工作部门主办、多途径多形式推动、建管用共促的工作机制,明确乡镇为建设运营主体,办学经费纳入各级预算管理。同时,将老年学校向下延伸工作纳入年度考评。除上级奖补资金外,今年筹集县级奖补资金80万元,对办学突出的乡镇予以奖励,不断激发基层老年学校发展内生动力。二是多元融合。坚持部门联动、阵地联建,用活用好涉老资源,积极争取省级项目补助资金,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站所、养老服务中心等现有资源,合理增设老年教育功能,共享教学、活动设施。积极与民政、教育、妇联等部门对接,将基层老年学校与养老服务驿站、少儿教育“四点半”课堂、乡镇服务综合体“幸福之家”等同部署、同建设,放大集成服务综合效应。三是典型示范。2021年,出台《关于推进县老年大学“1+5”城镇圈老年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县城周边乡镇老年学校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2022年,重点依托高阳镇养老综合体,利用1000平方余米的教学活动阵地,投资150万元,建设文化、书法、舞蹈、器乐等9个教学活动功能区,配齐桌椅、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打造“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示范乡镇老年学校,常态化服务老年群体和学生2000余人。
二、搭好管理平台,完善老年教育新架构
坚持“因地制宜、紧贴需求”,健全多门类、多层次、有特色的办学模式,突出规范管理,倾力打造康乐有为的精神家园。一是狠抓标准建设。制定沙洋县《创建市级示范老年学校(学习点)建设基本标准》,完善“三级网络、两级管理”办学格局,配齐配强老年学校班子,明确乡镇老年学校校长由镇(区)分管组织工作的同志担任,常务副校长由镇离退休党支部书记担任,班长由学校临时党支部书记(委员)担任。创新建立工作半年督查制度,邀请相关部门参加,对养老体联建、学校规范化管理、“一老一小”覆盖率等要素进行重点督导。二是坚持一体发展。树立一体办学理念,县、乡镇老年学校组建教联体,共享师资、课程、活动。乡镇学校自主做好教师选聘和日常管理,县老年大学在教学管理上给予强力支持,免费培训师资,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开展教学示范,暑期选派教师志愿者开展活动,教学辅导“一老一小”。今年上半年,县老年大学国学养生班师生到3个乡镇送课,满足了基层群众对健康养生的渴盼。三是完善课程设置。制定有针对性的老年教育延伸服务计划,创新探索“9点钟课桌、11点钟饭桌”“四点半课堂”等错时管理模式,实现“一老一小”同步“上(放)学”。充分发挥“互联网+老年教育”优势,积极对接“网上老年大学”“老年教育”学习强国平台,让更多老年人享受老年教育优质资源。持续开展“霞映沙洋”义诊、书画展、花艺教学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16场,惠及群众13000余人次。
三、搭好服务平台,推动老年教育新发展
发挥老年学员主体作用,集聚“人人可为、处处可为、随手可为”的银发力量,用情打造服务社会的前沿窗口,不断延展服务边界。一是开展志愿服务。持续推进沙洋退休干部志愿者队伍建设,探索“社区+老年学校+银发志愿者”服务模式,以学员结对、邻里互助等方式,打造以老助老的亲情家园。建立以教师和“五老”人员为主、以志愿者为辅的“护苗”队伍,开办“星期天课堂”,开展书法、体育、文化、舞蹈培训。联合县关工委、义工联举办“公益课堂”,开展“防溺水”知识宣讲、“女童保护”防性侵教育,展现了老年人老有所为、奉献社会的精神风貌。二是发挥治理效能。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发挥老年人参与社会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建强老年学校离退休党支部战斗堡垒,引导老年人积极加入各类自治组织,在修订村规民约、建设乡风文明、村级项目建设规划等基层事务上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如毛李镇三坪村邻里互助会,依托老年学校学习点举办“希望家园”活动,开展结对帮扶,有效解决群众普遍反映的留守儿童关心关爱问题。三是建强文明载体。举办“红色课堂”,引导“五老”人员参与沙洋史志研究,讲好沙洋故事,传承郭店楚简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积极探索老年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融合新模式,常态化组织十番锣鼓、汉江硪歌、皮影戏等特色文娱节目下乡巡演,悉心传承发扬本土传统非遗文化,彰显老年教育重要社会价值。(来源:沙洋县委老干部局)
中组部老干部局微信公众号
“离退休干部工作”
湖北省委老干部局微信公众号
“湖北老干部”
湖北省委老干部局官方客户端
“湖北老干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