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调查研究
利用社会资源 整合社会力量 做好老干部工作
发布人:宋建春 发布时间:2014-12-18 浏览次数:23543
襄阳市委老干部局
龚启良 刘军 胡建峰 王林 宁攀攀 
   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关心照顾好离退休干部,发挥好他们的作用,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当前,离休干部普遍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退休干部人数逐年增多。老干部队伍的服务需求更趋多样化,服务层次更趋个性化,服务领域更趋交叉化,服务外延更趋社会化。面对离退休干部服务需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仅凭老干部主管部门一家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整合其他社会力量,借力借势全面推进新时期老干部工作。
    一、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必然性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化服务管理的逐步深化和老干部队伍结构的深刻变化,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一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离退休干部队伍在人员结构、思想状况、利益需求、生活方式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我国老龄化发展进程看,自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以来,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2013年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预计2025年突破3亿,2053年达到峰值4. 87亿,是世界上老龄化形势最严峻的国家之一。从离退休干部队伍结构变化趋势看,截至2013年底,退休干部增至1.8亿人,已占离退休干部总数的95.5%,并且仍以每年五六十万人的数量增加。除人员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外,离退休干部的思想状况也日趋活跃和复杂,对政治参与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更加突出;活动方式更加多样化,人户分离、居所多变、外出频繁等情况逐步增多。上述这些变化,决定了我们不能再简单地沿袭过去那套办法,必须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制定政策、改进服务、加强管理等方面考虑得更加周全细致,把老干部工作做得更实更好。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既可以让老干部享受国家和社会各种惠老政策、资源设施和服务照顾,又可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改革将不可避免地触及深层次社会关系和利益矛盾,牵动既有利益格局变化,影响到包括离退休干部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各个方面。做好老干部工作,必须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部署要求为遵循,使我们的工作理念、思路、政策、措施符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相衔接、相协调、相一致。特别是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些改革举措,比如,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推动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等,与老干部工作直接相关。因此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老干部工作,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改革大势。
    三是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现实要求。近些年来,老干部工作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依然存在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比如,一些异地居住的离退休干部和流动老党员存在管理真空,机关、事业、企业老同志的生活待遇不够平衡;建国初期参加革命工作的退休干部退休金普遍偏低;离退休干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不够健全;老同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文化设施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等等。这些问题,有的是制度设计问题,有的是政策完善问题,有的是工作落实问题,有的是部门配合问题。因此,创新老干部工作,不能再简单沿袭过去的方式方法,必须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打破自我循环、封闭运行的传统习惯,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让老干部享受更多更好的服务。
   二、我市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的现状
   (一)现状
   近年来,襄阳市积极探索老干部工作与社会化服务管理相互融合、有效对接的方法和举措,在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实现资源优化组合,建设多主体多层次服务体系,满足广大老干部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职能作用发挥到位。襄阳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老干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布置、抓考评、抓落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两办文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分别成立了由组织、人社、卫生、财政、老干等部门组成的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和老干部工作考评领导小组。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两次专题工作会议,研究解决老干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老干部工作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困难帮扶、活动场所建设、考评考核等。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形成合力,高效运转,确保我市老干部工作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目前,襄阳市下辖所有县(市、区)均设立了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及老干部工作考评小组。市直单位、90余个乡镇,均制定了老干部工作考评办法,建立了老干部工作考评机制,形成市、县、乡三级老干部工作考评网络。9个县(市)区中,已有7个将老干部工作纳入当地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建责任考核范畴,市直89个单位,全部将老干部工作纳入单位年终综合考核范畴。以上组织体系的建立,各部门间通力协作,为我市老干部工作健康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社区试点成效明显,服务管理深化拓展。为了认真贯彻鄂组通字[2012]37号《关于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2013年初,襄阳市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由组织、老干、民政财政、人社、文化、卫生、体育、团市委、老龄等十家单位联合下发的襄组通字[2013]1号《关于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1号文件的下发,为我市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形成了强大的动力,为全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向社区推进,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襄发[2014]13号文件中所提的《襄阳市标准化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方案,到2016年,全市将新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35个。目前已建成172个,明年将再新建217个,到2016年将做到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成立了142个专门为离退休老年人服务的日间照料中心,建立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 个,建立离退休党支部705 个。以上组织机构的设立为广大离退休干部及社会老年人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如顺安山社区利用社区资源,搭建离休干部信息管理、党建工作、学习活动、亲情服务和发挥余热“五个平台”,在管理服务老干部工作上探出了特色经验;虎头山、供销社社区对行动不便的老干部送学上门,把学习资料送到老同志家中传阅;陈家湖社区在服务老干部中摸索出“四清四送”的亲情化工作方法,即对老干部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家庭生活、思想动态要清楚;坚持送政策、送信息、送健康、送关爱到老干部家中;军工、连山社区利用阵地、文化资源,经常组织老干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多元需求有效满足。随着老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他们在学习、文体娱乐、日间照料、看病就医等方面出现了多元化格局。多年来,襄阳市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各部门资源优势,加强各地各单位资源的综合利用,极大的满足了不同年龄、层级离退休老干部、社会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如充分利用老干、文体等部门拥有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室、站)、体育馆、老年大学等,组织老同志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为广大老同志学习创造广阔平台,丰富了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利用市辖各级卫生医疗资源,为离退休老同志开辟就医绿色通道;利用民政系统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为离退休老干部、社会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解决了部分老同志养老后顾之忧;各社区还聘请老干部担任社区党建顾问、社区议事员、社区调解员,让他们亲身参与到社区工作中来,鼓励他们在反映社情民意、化解邻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关心教育下一代等方面就近发挥作用;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为部分“空巢、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同志提供看病就医、日间照料、家电维修、餐饮、保洁、护理、代办等特色服务。根据《襄阳市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2014年8月,樊城区民政局率先向72个社区发放“数字保姆一健通”呼叫器,611位老人(离退休干部)领取了这款“手机”,年底前还将有489名老人可以领到一健通呼叫器,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和汽车钥匙差不多的呼叫器上一共有4个按键,分别是开关机键、生活服务键、亲人通话键和急救键。老人们根据不同需求按下按键,“12349”居家养老一健通服务中心平台工作人员便可快速定位老人的位置,为老人提供瘫痪照料、清洁卫生、米面配送、就医陪护等多项贴心服务,堪称老人的“数字保姆”。数字一健通呼叫服务除了生活服务外,其他的服务都是免费的,而生活服务也是由政府买单。政府每月都会为符合条件的老人发放50元至150元不等的服务券,所需款项全由政府补贴,老人们可用服务券支付生活服务费用。老人们亲切的称它为“老人的贴心管家”、“家门口的救护车”。今后,“12349”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将向全市所有需要帮助的困难老人(离退休老干部)逐步推开。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襄阳市可以利用的涉老社会资源主要有社区资源、文化体育资源、医疗资源、阵地资源、信息资源、市场资源、人力资源等;依靠的社会力量主要有党委政府、职能部门、涉老部门、管理单位、群团组织、家庭子女和志愿者等。在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中,虽然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共识和惯例机制,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观念要转变,服务管理方法缺乏创新。各涉老职能部门在为老服务上一般还停留在重待遇轻服务上,重大节假日上门看看,平时很少上门。对老干部需求掌握得不很清楚。年初,湖北省委老干部局面对全省离退休干部作了服务需求抽样调查,从老干部需求来看,大部分离休干部在就医、个性化、亲情化服务、精神慰藉、养老方面需求最为迫切。他们希望在看病时能简化流程、目录内用药范围每年要有调整充实、报销药费要及时。养老服务上希望依靠单位、社区、家庭三位一体。退休干部因为年龄结构问题,除了离休干部上述需求外,他们还希望在学习、文体娱乐、发挥作用等方面有所加强。因此,要根据新时期离退休干部“双高期”特点和他们的需求,及时调整服务理念,转变传统服务观点,解放思想,创新服务形式;二是政策措施不完善。虽然国家、省、市出台了一些涉老政策,但在离退休费增长机制、住房保障、活动场所建设、养老等方面还需出台更优惠政策;三是基础保障不到位。尤其在涉老各项经费、服务人员、活动室(站)器材配置等基础保障方面有待加强。社区在服务力量方面不均衡,缺乏相应的专业(职)工作人员和办公用房、日间照料、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还要充实完善。各涉老职能部门众多,没有明确牵头部门,平时工作协调有难度。因此,只有了解了离退休干部所需所盼,工作上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整合各方力量,更好的做好老干部工作。
   三、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深化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转变工作理念,形成思想共识
  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老干部、爱护老干部的社会共识和集体认知,凝社会之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为老干部服务的积极性。加强政策宣传,积极引导是重要环节。一方面,广大离退休老干部有愿望进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需要得到社区的帮扶,另一方面,有的老干部对原单位有感情,对社区老干部工作又缺乏了解,对进入社区心存顾虑。有的老同志担心落实“四个就近”会疏远与原单位的关系,有的老同志又担心社区条件不理想、服务不到位。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引导老干部加深对“四个就近”的理解,让老同志了解“四个就近”是老干部工作的拓展和延伸,是在原有基础上做加法,是在单位继续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同时,利用社会资源优势更好的为老干部服务,让老同志得到更多、更便利、更及时的关心和帮助。积极引导老同志转变传统服务管理观念,在老同志们中倡导向社区、社会、居家养老模式转变是大势所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同时,强化各涉老部门、街道、社区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凝聚各方力量为老同志提供优质服务。
  (二)利用各方资源,形成强大合力
   1、利用医疗资源,全方位打造老干部医疗体系。
   一是增加定点服务医院。灵活确定定点医院。立足就近方便、服务高效的原则,在老干部就医方面除确定市(县)区内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外,老干部还可选择就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定点医疗单位。对安置和居住在外地区的老干部可在居住地就近选择医疗单位,实行每季度报销一次医药费,从而方便老干部的日常就医。
   二是优化特色服务流程。为更好地满足老干部的就医需求,统一制作发放老干部个人信息卡,设立老干部看病就医绿色通道。设立家庭病床,开设送药、送医上门服务。增设就医专用窗口、简化就医流程。在定点医院、社区医院,专门设立老干部病房,方便老干部看病就医。每年针对离退休干部看病就医用药情况,对目录内用药适时调整充实,扩大目录内用药范围。
   三是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把老干部的健康体检列入全年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年组织老干部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在对检查结果进行反馈的同时,为每一名老干部建立详细完整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在所有定点医院信息共享,以此作为开展老干部就医、送医上门和外出转诊的可靠依据。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消除离退休干部医保报销障碍,实现医保信息共享,医保帐户全国通用。方便老干部全国范围内看病就医。
   四是普及健康知识讲座。在机关、大专院校、医院、福利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单位的工作环节中增加“护理培训”一环,和医院联手培训技术过硬、真心敬老的护理人员、社会志愿者,建设一支为老干部服务的医护“特种兵”。鼓励市直单位、各城区、社区举办“老干部健康养生大讲堂”,引导老同志建立正确的就医用药养生观。
   2、利用社区资源,多角度提供老干部优质服务。
 各社区要针对离退休干部年高体弱的实际情况和“空巢”、独居老人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定期上门慰问、谈心陪聊、情感交流、心理抚慰等方式,为离退休干部提供精神慰藉服务。要依托辖区内法律咨询服务站、律师事务所等为社区离退休干部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老年维权等服务。
   一是提供经常性家政服务。通过社区服务中心、辖区物业、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志愿者等多种渠道,为社区“空巢、独居、失能”老年人提供保洁、餐饮、护理等多种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员定期上门为独居老干部做家务、陪聊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同时发挥志愿者作用,定期或不定期为老干部协助做家务、维修、理发等个性化服务。
   二是提供常规性医疗服务。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干部建立家庭病床,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和开展保健养生等方面的服务。坚持为社区老干部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通过体检,及时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做到有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三是提供定期性精神慰藉服务和特困帮扶服务。社区通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对高龄、生活不能自理、家庭负担重的老干部及遗孀定期登门看望,向他们提供心理咨询、陪护聊天等形式,帮助老干部消除心理上的孤独感和失落感,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社区工作人员或志愿者通过“一帮一”活“多帮一”活动,每人帮扶一位家庭困难的老干部。
   四是提供多元化学习活动服务。社区党组织要利用党员活动室(站)经常性组织老干部学习或开展形势报告会,讲解传销、金融诈骗等知识,教育老同志抵止社会上各种消极活动,提升老年群体道德素质。针对老干部阅历丰富、政治敏锐性强、关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社区还要建立图书阅览室。证订一定数量的报刊杂志,供老干部借阅。同时,文化部门可协调各级图书馆,为老干部开辟绿色通道,免费借阅图书。并对年龄大、听力差的老干部由社区工作人员或志愿者上门读书读报,让他们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3、利用老年团体资源,扩大老干部工作社会影响力。 
   一是协调涉老组织,让更多老干部发挥余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把所有涉老机构集中在一起,合署办公,改善办公条件。将发挥老干部的作用纳入议事日程,配套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即以老干部局、民政局为主,与各涉老部门和组织联手互动,多管齐下。建立必要的协调联席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具体问题,沟通工作情况,明确分工细则,统筹谋划,协调各方,整体推进。在支持老干部发挥作用这一问题上,老干部局、人社部门要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要积极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平台,做到资源共享,人才互用。安排已退休,身体好、有社会公益心的老领导,在各涉老机构任职,既发挥自身的作用,又更好地起到协调作用,当好联络员,做好情况沟通反馈,确保各涉老部门的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设立专项基金,保障涉老团体的日常工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干部发挥作用同样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建立“老有所为”专项基金的形式来化解资金紧缺的难题,为老干部发挥作用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老有所为”专项基金主要途径:财政拨款为主。每年年初,根据涉老机构的实际需要,拨款到位;社会集资为辅。鼓励企事业、社会资助等渠道筹集部分资金;适当有偿服务。老干部通过为企业、社会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作一些有偿服务,所得费用上缴一部分管理费,用于开展专项活动。与此同时,必须建立好用人机制,稳定好老干部发挥作用的队伍,对主要负责人及骨干人员进行适当的经费补贴,对贡献大的老干部每年进行一次性补贴,从而吸引更多的老干部成为涉老机构的骨干成员。
   三是营造良好舆论,促进涉老机构的健康向上。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老干部退下来后,仍然在社会方方面面发挥着作用。在所学、所乐、所为中不断涌现出大量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他们是老干部发挥作用的榜样和典范。为此,要完善表彰激励机制,精心组织评选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挖掘老干部的典型事迹和丰功伟绩,激发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积极性。要抓好老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总结、推荐工作。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老干部的先进事迹,营造老干部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影响和带动广大老干部投身“三个文明”建设,使“老有所为”、“争做四个模范”深入人心,让全社会都能理解、支持涉老机构发挥应有的作用。
   4、凝聚部门力量,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一是协调组织、人社、民政等部门,做好政策保障。要充分发挥组织、老干、人社、民政、发改委等党委政府职能部门优势,可根据工作需要联合出台相关政策,如养老、优待、规划、就医等方面优惠政策。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活动场地等方面给与政策支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编制部门要加强社区老干部服务人员的配置工作。通过社区为离退休干部提供日常服务。离退休干部在50人以下的,由社区安排1名兼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日常服务工作;50人以上的,由人社部门从公益岗位中配备1名专职服务人员,专司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各级民政部门和老龄办应大力支持街道、社区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不断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和功能,满足离退休干部日常生活需要。社区要创造条件,通过建立联系卡、编发服务指南、设立热线电话等方式,主动为离退休干部提供区域内的助老服务信息。充分发挥社区家政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等的作用,为离退休干部提供餐饮、保洁、护理、维修、代办等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应探索建立适应高龄养老需要的老年公寓或老年人日间照料机构。也可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为离退休干部提供更好的日常照料服务。各级老干部局、团委要加强助老志愿者的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工作。要定期对志愿者进行教育和培训,不断规范志愿者的服务行为。要组织身体好、有经验、乐于奉献的老同志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各级民政、卫生、老干等有关部门和社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共同推进社区服务离退休干部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通过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打造医疗急救、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信息服务自助终端等设施建设,建立“一键通”等呼叫系统,为他们提供快捷、便利的救助和服务。各县(市)区和街道、社区居委会要分级建立离退休干部困难帮扶机制。对“空巢”、独居和长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和负担过重等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干部给予特别救助。
   二是协调财政部门,做好经费保障。要建立健全社区服务工作经费保障机制。要建立稳定规范的财政投入机制和多元筹资机制,保障社区服务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经费。各级财政要结合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经费安排情况,统筹考虑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实际,合理安排相关支出。各级民政部门可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扶持类似“12349”居家养老机构。各社区应加强与辖区内各单位的沟通联系,争取辖区单位给予资金、物资等方面的支持,还可动员引导辖区内工商界人士为社区老年人学习活动阵地建设、特困帮扶等提供捐赠。社区服务离退休干部工作经费要专款专用,并加强审核和监督。
 三是协调卫生部门,做好医疗服务保障。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配备全科医生,简化就诊流程,定期开展健康教育、上门巡诊、组织体检,建立应急救助体系,为老干部就近提供疾病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养生等服务。
   (三)加强配套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1、加快老干部活动中心(室)、老年大学、养老服务等机构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
  一是统筹安排各涉老服务机构建设,重点加强城市学习型、活动型、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公办涉老设施建设。目前,我市各级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在建筑规模、面积、各项功能实施配置等方面已不能满足广大老同志学习、活动需求。仅就襄阳市老年大学为例,2012年该校学员为2800余人;2013年,该校有学员3420人,到校上课5824人次;2014年4月,这个数字达到了4361人,到校上课7559人次。预计今年秋季报名后,全校学员将突破5000人。两年时间,学员人数几乎翻了一倍,预计将来每年仍将以35%到38%的速度递增。因受办学场地影响,今年招生都不敢宣传,怕来的太多了坐不下。因此,新建、改建、扩建各级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迫在眉睫。市区还要建一所专门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示范性及兼顾养老护理员培训实训的老年养护机构。各级社会福利院要发挥优势,建立老年人康复理疗中心、老年人护理培训中心、临终关爱中心等服务组织。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老年公寓、敬老院、福利院、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及养老服务设施。结合国务院办公厅《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实施,按照就近就便、小型多样、功能配套的要求,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充分整合利用社区现有资源,采取新建、扩建、改建、购买、置换等方式,建设一批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
   二是积极推行“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基础”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引导社会力量采取“成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模式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家政照料、医疗保健、护理康复、精神慰藉、应急救助等服务。倡导多种形式的志愿活动及老年人互助服务,动员各类人群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民政、劳动保障、文化、卫生、体育、残联等部门和单位,要积极主动地为社区老年人服务场所提供文化、体育、康复、医疗保健等设施设备。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一是鼓励新建养老服务设施。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新建非盈利性养老服务业建设用地,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可采用划拨方式优先供地;对新建营利性养老服务业建设项目用地,采取招拍挂出让方式供地。对敬老院、福利院等项目用地,在土地登记时免收土地权属调查费,其他收费按最低标准收取。对经批准新建的养老服务项目,发改、规划部门优先立项和办理规划手续。
  二是落实养老服务机构税费优惠政策。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经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审批认定的养老服务机构,可免交本级政府留成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城市建设、房屋建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证照费除外),免交煤气、水、电增容费和供排水设施使用费;电价按居民生活用电价格标准执行,自来水、管道燃气价格按民用水、民用气价格标准执行;申请安装水、电、气管线、管道工程的,有关单位应予优惠或减免相关费用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依法免缴营业税。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依法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以及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三是加快培育社会化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加强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大专院校和社会组织应多培养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者、护理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岗位练兵、以老带新等措施,积极开展老年保健、护理、营养、心理咨询等急需的专业技能培训,对培训合格人员由职业技能主管部门颁发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文明办要加强义工队伍建设和管理,实行志愿者注册制度,使志愿者服务规范化、制度化。 
 

关闭
华体育·登录入口